使用说明:点击“全屏”可放大地图窗口;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;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;地图左上角“+”可放大“-”可缩小;“上下左右箭头”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;点击“三维图/二维图/卫星图”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、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。
四川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成都地图 成都市街道地图 成都市乡镇地图(辖9个市辖区、6个县,代管4个县级市。共101个街道、196个镇、27个乡)锦江区(辖16个街道) 督院街街道 盐市口街道 春熙路街道 书院街街道 合江亭街道 水井坊街道 牛市口街道 龙舟路街道 双桂路街道 莲新街道 沙河街道 东光街道 狮子山街道 成龙路街道 柳江街道 三圣街道 青羊区(辖14个街道) 成华区(辖14个街道) 龙泉驿区(辖4个街道、7个镇、1个乡) 邛崃市(辖18个镇、6个乡) 金堂县(辖19个镇、2个乡) 大邑县(辖17个镇、3个乡) 蒲江县(辖8个镇、4个乡) 新津县(辖11个镇、1个乡) 斜源镇 - 乡镇概况 ![]() 斜源镇,位于县城西北23公里左右,幅员面积62.97平方公里。东西水平相距9.5公里,南北水平相距13.5公里,大白岩以北为最高点,海拔高度约为2000米;黄河口为最低处。 2005年6月18日合村建社区后,有行政村5个,社区1个,即六坪村、三元场村(春新、春茗村合并得名)、江源村(斜源、太阳村合并得名)、盘石村、大鹏村、太平社区(黄山、孙家坡、九龙村合并得名),辖85个组。有四川省新源监狱、大邑县长源矿业有限公司及各类新经济组织16家。总户数2440户,其中农业户2019户;总人口1.48万,其中农业人口7635人。耕地7150亩(其中退耕还林3100亩),林地面积73340亩。 斜源镇素有药材之乡的称誉,截止2005年11月28日,名贵中药材有3.25万亩,其中:黄柏1.2万亩,杜仲1.2万亩,厚朴0.8万亩,黄连0.05万亩。主要经济作物有一万亩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,主要有煤炭、花岗岩、石灰岩、硫铁矿等20多种,其中:煤炭总共储量4828.07万吨,工业以开采煤炭为主。农业主产玉米、小麦、油菜;畜牧业产猪、羊、牛、兔,家禽:鸡、鸭、鹅;土特产主要有竹、木、梅、果、棕、银杏、茶叶、烟叶、黄连、黄柏、杜仲、厚朴等。集镇建设方面,新建集贸市场1个,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。交通主线有大双公路旅游快速通道过境9公里,专用公路一条即太平社区至长源公司,通往各大小煤矿,村村通公路五条,全长17.8公里,均为水泥路面。境内有电信分公司1家,通讯机站5个,小灵通机站20个。改造自来水厂1个,供电所1个。改造初级中学、中心小学各1所。镇卫生院1个。旅游胜迹有药师岩,虎擘泉,凤凰鲸柏。 斜源镇 - 药材之乡![]() 斜源镇2008年来建起了林药场,利用荒山荒坡成片种植杜仲、黄柏、厚朴“三木”药材和黄连、银杏等中药材。在经营过程中,斜源镇发动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。实现连片经营和规模发展。农民通过土地出租及在林药场务工,成了按月领薪的农业工人,个人收入有了保证。经过不断发展,2008年仅林药场就种植各类药材达3万余亩,同时带动了全镇近800农户1000多人种植中药材,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。 山上建基地,山下办工厂。本着这一思路,斜源镇依托林药场发展中药材加工业,对杜仲、黄柏、厚朴等进行粗加工、精加工,销往成都、重庆、北京等地,实现了中药材的加工增值。同时,斜源镇办起了中药材酒厂、茶厂,利用中药材原料,加工生产滋补药酒、杜仲茶、银杏茶、鱼腥草茶等产品,远销省内各地。 斜源镇 - 乡镇产业![]() 斜源镇有县级风景名胜区--飞凤山风景区。景区内有驰名省内外的“川西石窟造像瑰宝”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:唐代摩崖石刻--药师崖。镶钳在药师崖半山腰的“飞凤山”三个大字,苍劲有力。系清代林伍嵩山所书。景区内有一山泉,该泉一年四季泉水不断,清澈可口,而且还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,据说该泉水有祛病强身之功效。斜源镇不仅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,而且生态旅游也极具潜力。沿山公路直通斜源镇万亩中药材基地,进入中药材基地,犹如进入一座天然“药吧”。《天府早报》曾报道称此地为“仙山药谷”。人进入其间真有一种“望峰息心,窥谷忘返”之感。 二、农业 斜源镇现有耕地面积6800亩,其中水田面积600亩。镇内主要农产品为玉米、小麦、油菜、水稻。由于地处山丘,主要农产品的常年产量较坝、丘区低。2008年来,斜源镇党委政府积极指导和鼓励群众,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。因地制宜,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、红梅、茶叶和速丰林,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下一步,斜源镇将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,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,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种草养畜,无公害养殖。同时,大力发展反季蔬菜,和无公害蔬菜。 斜源镇 - 矿产资源斜源镇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,煤炭、石灰石、硫铁矿、花岗石等储量丰富。其中煤矿的储量为:300多万吨。主要煤种有:大净炭、小净碳、三线子、火碳等,煤质优良,发热量高。 斜源镇 - 旅游景点![]() 拾阶而上,又见一排整齐划一的古墓遗址,雕刻精美的石门还可以转动,里面也有石门和一间很小的墓室,有大量精美的雕刻。 向上便是古寺“白云庵”了,大殿早已不存,留下了很多巨大的石雕残件,精美的雕刻残件随处可见。在大殿原处,留有两通2米高的巨大石碑,顶部上书“皇风永扇,日月齐明”。奇怪的是上面雕刻有精美的二龙锁珠和双凤朝阳的浮雕。在古代,严格规定民间不能随意使用龙或凤的图案,否则将受到残酷的刑罚。 在大殿遗址往上500米处,是一座石牌坊和一座古墓。牌坊右部分已经不在,在文革中被撞坏残缺。牌坊上面依然有双龙和双凤的雕刻,主坊上梁有四字楷书“兰若化台”,落款为“大明万历甲子”。牌坊后方是石墓,石墓正面左雕刻有飞凤和麒麟,正面右雕刻有云鹤和仙鹿。古墓的石门已经不在,里面的空间非常宽敞,可容直立端详。 兰若化台,一个美丽的名字。没有墓志铭,墓的主人是谁,为何留有龙和凤的图案? 斜源镇 - 灾后重建![]() 斜源镇地处我县山区,这里因盛产黄柏、杜仲等中药材和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远近闻名。在5.12地震中,斜源镇是我县的重灾乡镇,而斜源镇的三元场村是灾情较重的村。罗秀英家的8间住房在地震中虽然未被震垮但已不能居住,后来在村干部的帮助下,她和老伴搭建了临时避震棚居住。“毕竟年龄大了,自己想修房也没能力呢!可是要我和老伴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,硬是舍不得啊!”说到这里,花甲老人罗秀英的眼角早已噙满泪水。她告诉记者,附近的受灾群众开始在原址重建住房时,自己也有了建房的念头,可是想到修房花钱不说,年龄大了,心有余而力不足,建房的想法就慢慢打消了。 2008年5月,放心不下父母的女儿把老两口接到成都居住,可是罗秀英的人虽然到了成都,但心却时常牵挂着让她割舍不下的老家。“我和老伴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!一草一木都很熟悉,虽然这里的条件好,但毕竟那里才是我的家啊!”她感慨的说,在成都居住了一些时间后,思家心切的她便向女儿提出要回老家居住,可是女儿以担心回乡后吃住无着落为由,怎么也不同意他们回家,为此母女俩还闹起了别扭。然而就在此时,女儿与朋友韩某在聊天时意外得知,他全家因酷爱在周末下乡玩耍,可是每次要么住农家乐、要么就是住当地的宾馆,吃住倒不成问题就是找不到一种归家的感觉,心里早就有在乡下建房的打算。听朋友这一说,女儿甭提有多高兴,无意之中竟找到了解开母亲心结的良方。当女儿把自己母亲执意回乡但苦于无房居住的窘境和盘托出后,双方一拍即合,决定尽快对三元场村的环境考察后再做决定是否联建住房。 如获至宝的女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罗秀英时,整天郁闷的她终于笑逐颜开,不停的询问好久能动身回乡。“咋个不激动哦!不出一分钱还有新房住,自己也少费神,要是在旧社会哪里有这么巴适的事哦!”罗秀英激动的说。当韩某全家来到村里时,立即被这里青翠的大山、葱郁的树木和潺潺的溪水所吸引,赞美之声不绝于耳,由于离县城较近又是前往西岭雪山、花水湾温泉等旅游景点的必经之地,韩某当场拍板出资与罗秀英联建住房。 双方向镇村两级提出联建住房申请后,当地干部及时对罗秀英家的宅基地进行了确权,经过双方协商把总共400平方米的宅基地,在扣除80平方米自住用地用作建房外,剩余的320平方米集体建设用地将用来发展农家乐。“辛苦了几十年也不容易!所以老人家住的新房全部是按照宾馆标间的要求来建造,力争让他们住的舒适安心!”联建方韩某的代理人伍大姐告诉记者,老人居住的3间共计80平方米的住房都要进行装修,墙面不仅要涂上乳胶漆、地面也要贴上白色瓷砖,而且房间还配备设施完备的卫生间,新房建成后将添置崭新的家具。“居住环境好了不说,吃住的问题又解决了,这样就不用让女儿担心了!”罗秀英高兴的说,当初韩某与自己协商联建住房时还承诺,农家乐建成后他们不仅在农家乐内食宿免费,而且还将享受年终分红。[1]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为了方便下次访问,请牢记【33三维地图】网址www.33map.net,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。 Copyright©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(www.33map.net)-33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 |
![]() |
直辖市 |
|
---|
省 |
|
---|
自治区 |
|
---|
特别行政区 |
|
---|
|
![]() |
广告位3招租(300*60) 300元/月 年付85折 电话:13625689727 |
广告位4招租(300*60) 300元/月 年付85折 电话:13625689727 |